家乡那口老井
作者:黄新鹏
人到中年,就喜欢回忆过去。这不,今夜我又触动了思绪。深夜一点钟了,我睡意全无,坐在窗前,思绪飞到了久别的家乡。
想起故乡,我就自然想起了那口不知何年何月就有了的老井。
我的故乡在湖南的一个小村庄,老井就在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小村庄的村口,井边土坎路口有一棵两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桑树,印象中老井最初的模样很朴实,不深,也就2米多点,是个圆池,座落在一个土坎下。四周用青石条勾砌了边,朝南方向较低的位置有个七、八公分的出水口,不论春秋还是冬夏,都有清洌的井水从中流出,井水十分甘甜,听老一辈子的人说,井水从来就没有断过,就是以前老人经历的自然灾害最厉害的那个干旱时期,这口井也没枯过。水温始终保持在20度左右,每到冬天,就能看到井口上面热气腾腾,有如缕缕炊烟,而到了夏天,井水就显得非常清凉。
以水井为连线,散落着近四十几户人家,有两百多口人喝着这口井的水。
好似七、八岁起,每天下午放学后,我就和哥哥用特做的小扁担,肩挑着一对小水桶,来到水井边,打水,挑水,往返好几次直到把大水缸装满水为止。这样的时候一直延续到我离开家乡到外求学。
记忆中在井边也有难忘的人气交流。因为井边上有棵大桑叶树,夏秋两季总有许多儿童到树上采桑叶养蚕或者摘桑果,也会有许多忙农活的乡邻在路过老井时到大桑树下小憩,随手摘几枚爽甜的桑葚尝尝,再到井边打一瓢甘甜的井水解渴。所以,每天老井边总是那么热闹。但凡相遇打招呼,有喜事、好心情,大家一面沉浸在喜悦中,一边也就不免又要夸夸这口好井了。这小小的水井周围,便充满了浓厚的过年过节的、丰收的、欢乐的气息。
记忆中故乡那口老井还有神奇的传说。
曾听人说有一次故乡发大水,水漫老井一际,水退后,人们发现,周围洪水一片污浊,唯独井中碧清,“洪水不犯井水”;
曾听老人说有一次几个小孩在井边玩,有一个小孩不小心掉进井里,其它小孩呼救后被附近放牛的人救起。掉到井里的小孩说,当时似乎有股什么力量在水中托举着他……
故乡那口老井,一到晚上,便静怡、神秘了。退去了白天的喧嚣,深邃的她也该歇息了;但她的歇息借着夜色的暗黑而神秘,有时又隐藏着恐惧和可怕,不光对小孩,似乎也对大人们。以致于大人们会对家里的小孩告诫,不要单独晚上去井边……这可能也是湾里人都对它亲切依赖而又敬畏无比的原因所在。
家乡那口老井,见证着小村庄的变迁。她见证了往昔的穷困贫瘠,也见证了当今的富有丰裕,直到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,才悄悄无奈退伍隐迹。
八十年代初,先进消灭了落后。上世纪80年代村里联产承包到户后,湾里人日子越过越富足,老井被用水泥加青石从新砌起,井口周围也有了包装……至不久后的某一时候,湾里人逐渐自己建房在家里打井,取而代之的是机井汩汩,自来水哗哗。老井在完成了它神圣的使命之后,退出了其时的历史舞台。
最忆是乡愁,乡愁是本书,打开时,在我眼前,合上了,在我心中。今年10月,我又重回故乡村庄,好似魂牵梦绕,不为别的,就为再看看她的容颜,听听她的心声。至于村里的那口井,在湾里人的记忆中慢慢地淡忘了,它被冷落为少数人的记忆,成了历史。而于我,每次回家我都会留恋地眺望那个故地,忍不住多看上几眼。那株大桑树已不复有在,而老井虽然再没有往日的辉煌,虽然再不会得到人们的青睐,但是她作为历史的见证,将永远地留在我的记忆之中,尤其是那口井折射的淳朴、善良,充满爱心的民风将在我的心中永存。
思绪缓回到窗前,我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激动,我想,接下来我会安然入睡了,因为我又已感到了故乡那口老井井水甘甜的味道了
联系地址:广州市白云区大源街锦石三路33号1栋21楼
联系电话:020-36278875
邮箱:2853926234@qq.com
网址:http://www.sikebaoan.com
Copyright © 2006-2020 sikebaoan.com粤ICP备19101588号
微信扫一扫